看著貝爾(註1)這樣一路走來,真的很有感慨。從一個在咖啡館工作想要學電影的文藝青年,到考上高考成為菁英公務員,然後準備成家、買房子,變成了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這其中的轉折,不是常人可以做到。尤其難得的是他一路都很知道自已在做什麼,從不是盲目的跟著潮流或是別人的期待。
    嘖,我怎麼會有一個這麼了不起的朋友啊…
    然後,我不禁要想,怎樣的家庭教育、怎樣的父母可以教出這樣的孩子?當他們的長子去咖啡館打工學電影、去伊甸基金會輔導有障礙的孩子就業,盡做些不符合主流價值的工作時,他們似乎沒有表現出一般父母的焦慮(或只是我不知道?),只是給予全盤的信任與支持,我相信,他們心中一定也有某種程度的擔憂,只是一直體貼地克制著 。(不然,怎會在他考上高考時流下眼淚?) 我一向知道他有一對了不起的父母,但沒想到真的這麼了不起…
    最近,讀了一本龍應台和她剛成年的兒子共同完成的書「親愛的安德烈」,背景是她在兒子16歲時離開他回台北市文化局工作,過了兩三年後,卻發現自已跟18歲的兒子間出現了一條難以跨越的鴻溝,那不只是兩代之間的差異,還有東西文化的衝突,於是她藉由邀請兒子共同寫一個專欄,重新開啟母子間的對話。書中當然有許多龍應台擅長的理性、邏輯的討論,安德烈(她兒子)身為一個德國青年,先天遺傳後天環境都優良的情況下,在這方面也是有很優秀的表現,不過,她們母子兩衝突最大的,應該還是在父母對子女的 “干涉程度”,歐洲長大的兒子,認為自已是個成年人,有自已決定的能力、堅持為自已的人生做主,也渴求有獨立的空間,亞洲媽媽雖然努力調適、盡量放手,還是很難達到歐洲兒子的要求,常是理智上接受了,感情上卻很受傷。可見這樣的習題,是所有的父母兒女共同面對的考驗,是理性智慧如龍應台,也無法避免的挑戰。
    扯遠了,重點是-- 我有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朋友,而他,該死的幸運地有對了不起的父母。
    在此一鞠躬,聊表欽佩之意。


註1:為保護當事人隱私,取個代號聊表心意;歡迎對號入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uf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