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兩天批踢踢的Medache版有篇在護理之家值班住院醫師的無奈心聲,讓我深有所感。
        現在待的這個公營診所和養護機構同在一棟樓,每天的例行工作除了門診病人外也要幫忙看看養護的住民,在這個沒有檢驗室、沒有儀器可依靠的地方,唯一的武器就是老教授們說了又說的:病史、理學檢查和神經學檢查,對於習慣大醫院半夜都還能抽血、照X光的我們這種“現代人”來說,這是個很大的挑戰,但是更困難的在於就算你判斷他需要去門診或急診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家屬的態度又是另外一道關卡。
        有個八十幾歲的老伯伯,已經轉移的鼻咽癌,一直都不愛吃東西,食量可比小鳥,尿的顏色也都是深橘色,要幫他插鼻胃管又寧死不屈。前陣子發現他不愛吃是因為會嗆到,所以開始調整他的食物性質,湯湯水水攪了快凝寶之後吞嚥容易,他的食慾大躍進,開始出現正常的淡黃色尿液。但是,開心的日子過沒幾天,他又不吃東西了,整天就躺著發呆,好說歹說都沒用,試著把食物弄得更稠一些,也只能勉強吃兩口,全身上下翻一遍,沒有發燒、沒有傷口、沒有任何症狀。就這樣又過了兩三天,開始喘起來,精神也愈來愈差,但是肺部聽起來都還乾淨,四肢也沒有明顯水腫,脈博血壓都還正常。擔心他有脫水或是電解質不平衡,叫家屬送去醫院好歹可以打打點滴“補一下”,家屬卻不打算把他帶去,要直接去醫院拿藥就好,(唉~如果可以拿藥就好,那我就自已開藥給他了,還要你們送醫嗎?)於是又拖過了一個晚上,隔天護理人員看情況不對,又聯絡家屬送急診,家屬說需要些時間找人手,找到再通知我們,十來分鐘過去伯伯的臉色更差,護理人員只好直接通知119,誰知求護車來不及到,伯伯就嚥下最後一口氣了。
        其實,從過去的觀察看來,這位伯伯的家屬已經算是比較關心的,偶爾會來看看他,之前幾次有需要送醫時也都很配合,這次這麼不乾脆,也許真的是有苦衷。但是,回頭看這整件事,今天他如果是住在家裡,家屬還會這麼慢動作嗎? 我想是不會的。畢竟眼看著長輩在面前掙扎著努力呼吸,跟從電話裡聽說他“不舒服,狀況不好”,那種心理上的壓力是絕對不一樣的,看著人在眼前不舒服時,自然而然會想要做些什麼,發現自已什麼都不能做時,自然就會想要把他送到能夠幫助他的醫院去,真送到醫院去的話,他今天會不會離世,就還是個未知數了。當然,伯伯的狀況如果冒冒然被送到急診室,院方基於職責一定是先救再說,救的過程免不了又是一堆管子往身上招呼,對一個腦袋尚清醒的人來說也是種折磨。
        每次護理人員問:「要不要請家屬帶出去看?」都讓我苦惱不已,說「要」那家屬可能就得臨時請個半天以上的假,還要叫救護車,現在世道這麼差,我們這兒住的又多是社會底層的低收入戶,有些人養護費用已經積欠了幾個月,怎麼付得出來回一趟要上千元的救護車資;但若說「不用」除非是很有把握的狀況,否則,唉…老話一句:世道這麼差,萬一有個萬一,到時追究起責任我也扛不起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ffer 的頭像
    puffer

    Puffer's Blog

    puf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