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右肩怪怪的,經過醫師診斷後發現是夾擠症候群(Impingement syndrome),為了避免惡化,決定遵照醫囑讓手臂休息一陣子,因而暫停了耗費臂力的做麵包活動。可是,當了一個星期的沙發馬鈴薯之後,深覺不妙,鏡子裡的自已似乎開始有了癡圓的馬鈴薯樣。
        就在這個模門特,看到批踢踢上有人分享小籠包食譜,麵糰處理只要揉到光滑即可,不用像做麵包要揉到“擴展階段”還是透光的“薄膜階段”那麼麻煩,而且,肉包子絕對可以滿足肉食性羊的胃口,不用擔心成品沒人幫忙吃,這一切都是如此剛好,選定良辰吉日就開工了。
材料: 
A 麵糰:低筋麵粉80g;高筋麵粉120g;酵母 1/2茶匙;鹽1/8茶匙;水110g
B 麵糰:低筋麵粉150g;高筋麵粉50g;A 麵糰取35g;酵母2g;鹽1+1/3g;糖20g;油5~6g;水90~95g;自做主張加入1匙奶粉
內餡:絞肉350g;醬油 1.5茶匙;鹽1茶匙;糖1茶匙;水1/3量米杯;香油、酒、胡椒、蔥、薑末隨意
        A麵糰材料混合均勻後,用手揉成光滑團狀,發酵40~50分鐘後取出要用的部份,其餘密封放冰箱,最近還要用就放冷藏,否則放冷凍。在等A麵糰發酵的時間,就將內餡準備好,全部材料拌勻至肉有點出筋,加水攪拌能讓內餡的肉汁多一些,拌好後就先放入冰箱冷藏。B麵糰一樣將全部材料混合均勻後,揉至光滑成團,孟老師有交代要“三光”--盆光、手光、麵糰光,靜置鬆弛約五分鐘後分割成10等份,每份約35克並滾圓。最後,把每一小球麵糰擀成邊薄中厚的麵皮包餡後,發酵20分鐘,放進蒸籠大火蒸12~15分鐘,就有熱呼呼的包子了。
        不知道是我太貪心塞了太多餡,還是食譜上寫的“小籠包”本來就和我的定義不一樣,蒸出來的包子胖嘟嘟的擠在一起,根本就不是秀秀氣氣可以一口一個的那種小籠包,另外做內餡的絞肉太瘦醬油也加太少,包子吃起來不夠多汁也不太夠味,下回可以再改良。

巨人小籠包們:花紋捏得不夠立體,蒸熟膨脹起來後幾乎都被撐平了。
        

p.s. 我參考的那份食譜,把A麵糰稱為“老麵”,不過,根據我對老麵的了解,這頂多是個“偽老麵”,所謂老麵是要用長時間去“養”酵母,才能得出老麵的香氣和風味(雖然,我也沒吃過老麵饅頭啦)。
正統老麵做法在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uf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