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東豐自行車道,顧名思義就是一條能讓你騎著腳踏車從豐原騎到東勢的路,老人家說是山線鐵道改建而成。本來他還有一條姊妹路叫「后豐」,但是在鼎鼎大名的辛樂克颱風吹斷后豐大橋之後,后豐自行車道就被劃給機車行駛而名存實亡了(欸…這樣有亂用成語嗎?)。
    上週日和羊家大哥一家四口一起去騎東豐自行車道,一聽說全長有12公里還有一些坡度起伏,我們全都很孬地選了電動自行車好「應付太陡的上坡」。
    車道的兩側都是稻田、果園,遠些有青山相伴,路上會經過石崗水壩、石崗車站的“澪擔月台”,跨過大甲溪的橋上視野開闊,要不是太陽太大,我大概可以在橋上發呆一下午。車道的終點是原本的東勢火車站,現在被改建成一個展覽館之類的地方,外觀看來是棟紅磚建築,兩側有成排的方柱,因為小朋友已經開始喊餓,我們也就只能過門不入,掉頭去幫小鬼張羅吃的。
    有遊客的地方,就少不了勤奮的台灣人來擺攤,賣些冷飲、水梨、還有五彩繽紛的風車,最酷的是一對學生情侶拎著一個保冰袋,一片厚紙板寫著「檸檬原汁15元」,就在路旁做起生意來,我們經過時大概才剛開市,保冰袋看來還是堆得滿滿的。午餐就在路邊簡餐店裡吃,一樣是有古味的紅磚平房,襯著門外青蔥翠綠的草皮,形成完美的田間風格。
    腳踏車的行進是讓人最舒適的速度,涼風襲面的態勢還是溫柔的,路旁的景色替換也不至於目不睱給,騎摩托車是只為了到達目的地的移動,而騎腳踏車的過程本身就是享受。不過前提是要有一輛好車。租來的電動協力自行車,即使是在平坦的路上也要費盡氣力才能踩得動,就更別提那些考驗腿力的長上坡,踩沒兩下就險些要抽筋,結果可想而知,整路上遇到上坡就交給馬達去奮戰,下坡和平地才意思意思踩幾下,來回一趟後,屁股比大腿還要酸。
    然而,凡事都有黑暗面,沒戴帽子沒擦防曬就在透中午頂著大太陽騎二個小時車的後果,就是曬回了一身黑,之前辛辛苦苦用維他命c、敷美白面膜的努力(還有金錢),全在兩個小時內付諸流水,一切只能重新來過了。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ffer 的頭像
    puffer

    Puffer's Blog

    puf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